电影《八佰》正在热映中,票房两周已突破19亿。日前,本报独家报道了剧中一段烘托气氛的皮影调出自咱们济南的消息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也让济南皮影再一次成为焦点。
具有团形花纹特色的济南皮影
剧中的皮影调是由济南皮影艺人李凯创作的。他是山东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济南皮影唯一传承人李兴堂的儿子,和哥哥李卫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手艺。这个皮影世家传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2年,皮影见证了他们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时代变迁。然而,走到今天,济南皮影该如何继续下去,谁能传承这门手艺,成了李卫、李凯两人心里的困惑。
李卫在家表演皮影
济南皮影深具自己的特色
“我们家从我爸爸开始,演皮影戏、做皮影已经62年了。”一说起济南皮影,年过六旬的李卫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可谓曲艺世家,爷爷李春长是西河大鼓艺人,父亲李兴堂16岁就开始学习皮影戏。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演出实践,父亲把之前的皮影戏进行了改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李兴堂的济南皮影影人比传统影人要大,在皮影上增加了朱雀纹、宝相花、仙鹤纹等传统纹饰,而且他还根据当时盛行的蓝印花布创新了皮影的纹饰,形成了济南皮影团形花纹的纹饰特点。“父亲的济南皮影很有特色,采用局部雕刻的方法,在皮影上留有空白,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皮影有非常大的区别。”
李卫对皮影如数家珍
李卫介绍,除了花纹之外,李兴堂还增加了皮影的颜色,让济南皮影的颜色丰富起来,最终确定了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只要是济南皮影,肯定就这五种颜色,这也是济南皮影跟其他地方皮影的一个区别”。而且,济南皮影的材质也是很特别的,一般的皮影都是驴皮制作的,如甘肃、陕西、河北等地的皮影,但是济南皮影是用牛皮制作的,韧性强,可操作度高,这样在表演上也更加丰富。
唱腔上,李兴堂的济南皮影具有原汁原味的济南特色,还兼具了山东琴书、西河大鼓、五音戏、柳琴调等山东地方曲艺的特色。李卫告诉记者,济南皮影的唱腔很有济南的特色,除了合辙押韵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很多老济南话里的土语,让人一听就有地方特色。“皮影戏,皮影戏,必须得有唱啊,不然怎么能算是完整的皮影戏。父亲当年的嗓子,那是大家公认的好,也是济南皮影的一大特点”。
李卫雕刻的皮影精致细腻
从“不喜欢”开始的皮影生涯
虽然父亲是著名的皮影艺人,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是李卫、李凯两人都不是从一开始就学习皮影的。李卫告诉记者,“其实我开始并不喜欢皮影,之所以会做皮影、表演皮影,完全是因为父亲怕后继无人。”他说,自己从小就是看着皮影长大的,而且那时候没有玩具,父亲就把皮影人给他当玩具玩儿,但是自己却并不太喜欢皮影,后来进了工厂从事了别的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济南皮影戏开始恢复演出,由于人手不足,自己就跟着父亲演出,给父亲打打下手什么的,但是也没有正儿八经学习过。“真的是从小印在心里的,怎么雕刻、怎么唱、怎么表演、怎么配合,都是看着父亲做学会的。”说到正式上台,李卫笑着说,第一次是被父亲“赶鸭子上架”。那是在2006年,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他还坚持演出,有一次演出前,他突然跟自己说,“今天演出你上台吧。”当时李卫完全蒙了,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单独上台演出过,也没有排练过,这怎么能行呢?还没等拒绝,父亲就走到了台上,跟观众说,自己身体不好,由儿子代替自己演出。没办法,李卫只能硬着头皮上台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次演的是《猪八戒娶媳妇》。虽然是第一次上台,但是之前看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已烂熟于心,李卫也没让父亲失望,演得很成功,引得观众阵阵叫好。“我们皮影戏其实很讲究跟台下观众互动,因为剧本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经常根据观众的情绪来表演,可以给自己‘加戏’。那天观众的反映好,我的状态就不错,一场戏表演下来,比一般的时间还要多了20多分钟呢。”
李卫在制作皮影
而说起皮影的制作,李卫也是属于“熟能生巧”。他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济南皮影开始恢复,父亲那时候就几经波折从上海购得了一批牛皮,进行制作。有时候忙不过来,自己就临时帮帮忙,但是开始的时候不熟练,刀法不娴熟,线条不流畅,只能应急。后来慢慢地,经过练习,就成了“熟手”。从2002年开始,李卫就开始正式制作皮影人了,除了复刻之前父亲制作的皮影人之外,他也有了自己的创作。目前,他已经制作完成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的影人,还重新复制了八仙过海系列影人,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齐鲁十大历史名人,并制作了李白等一系列中国历史名人的影人。
李卫李凯兄弟在家里表演皮影
如何传承,成了兄弟俩的揪心事
李卫说,自己那时候从事皮影,纯粹是为了让父亲放心,觉得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但是现在皮影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而自己也到了花甲之年,他非常能够理解当时父亲的心情了。“父亲的手艺这么好,如果失传了,太可惜了。”说到这里,记者发现李卫的眼眶红了。
记者在李卫家里看到,目前他家的皮影大概有几千个,但是因为没有地方存放,只能一层层压在床下。打开李卫家的床,一层层的被褥、床板下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影人,真的是“睡在皮影上”。这些影人有父亲传下来的明清时老影人,也有父亲自己制作的影人,还有他现在制作的影人。
李卫的影人,传承了父亲的手艺,一个小小的影人制作完成,需要经过设计、定稿、选皮子、雕刻、定型、上色、装订等将近20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一个影人从设计到完成往往需要一个多星期。“现在的牛皮不好买,我们还是得从上海买,但是厚薄不合适,就只能先用工具把牛皮刮成合适的厚度才能进行制作。而且,在雕刻的时候,如果一刀不慎,可能一个影人就得重新再来。”李卫拿着一个影人跟记者说,“你看这头发都是镂空的,都是我一刀一刀刻出来的。谁说咱们济南的影人制作粗糙,其实真的是很精细的。”时代在发展,皮影也可以用激光雕刻,但是李卫觉得,那不是真正的皮影,“激光雕刻的哪儿有刀痕,缺少了老皮影的感觉”。
李卫的皮影设计图稿
2017年,李卫和李凯在百花洲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也让他们对济南皮影的传承升起了信心。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虽然大家喜欢看皮影戏,可是想来学的却没有,他们在演出期间贴出了招学徒的广告,最后一无所获。为了让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李卫也积极进行推广,曾经在小学里任课外兴趣老师,教孩子们演皮影,也新编了皮影童话剧去幼儿园表演。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地教授学习,很难传承。
李卫说,自己现在面临和父亲当年一样的问题,但是却不好解决。自己的女儿是一位舞台服装设计师,而弟弟李凯的儿子虽然从事戏曲教学工作,可也不是专门研究皮影的。虽然孩子们都会一些皮影,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想要像自己一样专职从事皮影,有很大难度。“父亲的遗愿就是把皮影传下去,我不能让这些在我和我弟弟手里失传啊。”在采访中,李卫一直在反复对记者诉说着自己的无奈,每每说到这里,这位63岁的老人都哽咽了。
除了传承的问题,李卫和李凯也想找个地方,把家里的皮影展示给大家看,“济南皮影这么好,可惜大家都不知道,太遗憾了。”李卫说,如果能有地方展示,还能有个固定的演出场所,“能让大家看看我们济南的皮影,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