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项目“吕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提升了演员的综合素质。《逼婚记》中,济南市文化艺术新秀曾凡亮饰县官。2018年张玲带领部分优秀中青年演员、演奏员出访俄罗斯。刚刚结束的2020年度济南市吕剧院中青年演职员业务考核演员合影《生命日记》排练中,孔铁(左)指导李霄雯(右)和曾凡亮。《半夜夫妻》何瑞雪饰佘桂英(左),孟越饰张氏。 2019年10月23日春华秋实国家艺术基金成果大师课,赵窍窍(右)接受采访。
6月11日、12日,济南市吕剧院组织“2020年度中青年演职员业务考核”,45岁以下演职人员包括演员、乐队、舞美在内共38位中青年演职员参加考核。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董砚萍、著名戏曲作曲家栾胜利两位评委老师就演职员们的表现分别予以点评指导。两位评委老师表示,此次考核,剧院乐队、演员的表现让人非常振奋,希望通过考核,演职员们在音准、韵折、基本功方面进一步提升,争做优秀的吕剧传承人。
戏曲青年人才培养,关系到剧院长远发展和剧种的有序传承。近年来,济南市吕剧院采取院校合作、短期培训、以演代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行当齐全的人才梯队。
2009年以来,济南市吕剧院获得集体及个人奖项百余项。其中,演员个人获国家级奖项6人次,省级一等奖23人次。舞美设计师房岷、编剧王鲁鲁、作曲邓吉红等3人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李霄雯入选山东戏曲青年名家;安秋菊、何瑞雪获济南市青年文艺之星称号;曾凡亮、孟越获济南市文化艺术新秀称号。一批演职人员已经成长为济南市吕剧院专业技术的中坚骨干力量。
■“思想正确了,发展才有方向。”将管理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剧院发展重中之重
济南市吕剧院是山东省建团最早的吕剧表演团体,被称为吕剧创始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剧院成立69年以来,诞生了于廷臣、李同庆、时克远、张艳芳、董砚萍等多位著名艺术家。然而,当济南市吕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玲2006年来到剧院时,吕剧乃至整个传统戏曲的发展正处于低潮期,观众大量流失,演员也逐渐减少,戏曲爱好者老龄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把吕剧高水平地传承下去,让剧院可持续发展,我们就抓住人才培养这一点。”
事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有层出不穷的青年人才,剧院的发展才会有后劲。2009年,经过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济南市吕剧院出台了《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年至2019年分两个阶段制定了10年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两方面齐头并进,开展人才培养。在剧院支持和资深演职人员艺术传承传帮带作用下,剧院整体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做好干部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是剧院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出人出戏”,培育“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平时工作中,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玲时时处处不忘开展全院演职人员思想建设。原来因为戏曲市场不景气,部分演职人员思想不稳定、人心出现浮躁,给剧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多年的工作中,张玲探索出一条结合剧目排演等业务工作对演职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路子。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指出了,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张玲这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思想正确了,发展才有方向。”近年来,市吕剧院排演了《龙泉梦》《我的兄弟姐妹》《阳光大姐》《嫂子》《美梦成真》《送肉记》《捐棺记》《娘啊娘》《圆梦》《小街》《生命日记》等多部讴歌时代、赞颂英雄楷模的作品。在前期采风中,在剧本生产中,在剧目排演中,演职人员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楷模精神感召和洗礼。“‘一条红线穿到底’,这样既生产了剧目,又在实践过程中让演职人员受到了教育。”
济南市吕剧院作为专业艺术团体,剧院管理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在10年人才培养计划初期,市吕剧院着重在青年一线演职人员中培养优秀人才和骨干,发现推荐干部,将其作为关系剧院全面建设及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以来,剧院在一线演职人员中发展共产党员6名,选拔任用4名副院长,累计10余人进入高等院校以及山东省、济南市等行政干部学院进修学习。青年干部成长快速,在工作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带领剧院各部门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
在日常工作中,剧院对青年干部敢于放手指路子、压担子,通过给年轻骨干压更重的担子,放手让这些骨干人员干更多的工作,管更多的事,在实际工作磨炼中成长、成熟。如分管行政办公及演出工作的副院长陈涛,负责党务、人事和宣传等工作的副院长王鲁鲁,都已经在领导班子中独当一面。如业务部年轻的副主任王大乾通过支部改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进入了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参加剧院日常管理。同时在工作中,让他大胆负责一系列创作演出业务工作,从编曲、排练、指挥、出国访问,到实际组织安排协调大型音乐会,都放手让他磨炼和工作,他的进步提高非常明显。类似王大乾这样的年轻人在剧院已经涌现出一大批。
■通过院校合作、短期培训、以演代训等方式,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近年来,市吕剧院与艺术院校结合,委托院校开设戏曲人才培训班,2009-2013年,剧院与济南市艺术学校联合委培了一批演员。筛选推荐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探索建立青年戏曲人才定向培训模式。2017年剧院与山东女子学院合作,成功申报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吕剧人才培养,并联合设立吕剧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面向全国招收培养学员,剧院多名优秀青年演员参加学习培训,专业水平提升明显。
“通过短短45天的学习,我只想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项目里为我们精心安排的每一项课程对我们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仅有戏曲美学、戏曲发展史、作曲等戏曲理论知识,还有资深前辈带给我们的戏曲表演、形体、舞美、声乐课、不同民族的舞蹈课等等,都让我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艺术综合水准、文化素养和理论修养,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吕剧的传承、保护和发扬是要靠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去努力的。”青年演员赵窍窍这样表示。
除了“走出去”,剧院还以提高专业水平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短期培训班或研修班,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外请吕剧老艺术家、作曲家、高校教授基本功的老师到剧院为演职人员授课,提高演职员的专业技能。
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演员的生命在舞台,市吕剧院敢于给青年演员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敢于让其当主角。
2012年,为了让《逼婚记》这部优秀经典吕剧传承下去,剧院下定决心再次复排,并大胆起用了只有25岁的曾凡亮担任剧中主要角色“历城县官”。
曾凡亮饰演的“县官”,既继承了前辈的诙谐与幽默,又有着年轻人的灵性和时代气息。2016年起《逼婚记》三次进京演出。特别是2017年剧院在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东北三省巡演任务,在35天内演出32场。这一个多月的演出对演员来说是一段难得的历练,怎样更好地把握剧目角色、相互配合、以及和观众的互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东北巡演回来后,曾凡亮相继又排演了《姊妹易嫁》《糊涂官》《龙凤面》等剧目。不管是传统剧目《姊妹易嫁》《小姑贤》《小姑不贤》《逼婚记》《半夜夫妻》《借年》《井台会》《三拉房》以及待要排练的《莫愁女》等传统剧目,还是新创演剧目《龙泉梦》《我的兄弟姐妹》《阳光大姐》《生命日记》《嫂子》等,剧院都大胆地启用青年演员,李霄雯、何瑞雪、曾凡亮、孟越、赵窍窍、常春青、韩化斌、祝天月、闫允静、吴扬、宋君……十余名青年演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更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感觉剧院就像是一片丰富的沃土,滋养着我们这群热爱吕剧事业的青年演员。”采访中,青年演员这样表示。
艺术名家在长期艺术生涯中积累下来的舞台经验和独特技艺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宝藏,市吕剧院充分发挥剧院老艺术家和在职老同志日常工作中的艺术传帮带作
用。特别是已退休的导演孔铁义无反顾地为剧院创作排演、培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编创了《生命日记》《家有贤妻》《梦想成真》、战“疫”作品《山东人》以及恢复剧目《逼婚记》《莫愁女》等优秀作品。今年5月,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剧院又成立了老艺术家董砚萍吕剧工作室,给青年演员们提供了向老艺术家学习的好机会。
■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全方位培养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除了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主创人员也是至关重要。提升主创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是张玲培养人才的理念之一。她说,一台优秀剧目的打造,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努力,同时也要注重老艺人对在职人员的传帮带作用。
今年年初,市吕剧院舞美设计艺术中心主任房岷的个人舞美作品文献成果展在市美术馆开展。展览选取了房岷从2009年到2019年11年间的创作的18个戏曲舞台剧目,包括吕剧《逼婚记》《皇上英明》《阳光大姐》《生命日记》以及京剧《辛弃疾》《项羽》《孔圣之母》《邓恩铭》《大舜》等。
舞美设计师独立办个展,尚属山东首例。展览背后是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市吕剧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房岷199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市吕剧院担任舞美设计工作,在近30年的舞美设计职业生涯中,他担任了数十部大型舞台戏剧作品的舞美设计工作,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数十个。
近年来,剧院通过资金支持、提供学习便利等多种方式,选送多位主创人员进入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青岛大学等高等学府进修学习;选派多位主创人员进入专业人才培训班、名家专家工作室等跟随专家名家进修学习。剧院不断组织演职人员赴广州、上海、北京学习,特别是2019年组织27名演员赴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职业学院等进行观摩学习。
济南市吕剧院先后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市人民政府派遣,出访文化交流,是山东省第一支独立组团走进“一带一路”进行出访的国有文艺院团。曾出访约旦、保加利亚、土耳其、韩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第一次独立成团,以“中国济南民乐团”名义赴约旦参加第32届杰拉什国际文化艺术节之前,有的演奏员也曾在心里惴惴不安:“在国外演出会有掌声吗?外国观众会喜欢吗?”第一场演奏结束,当看到约旦观众脸上真诚的笑容、看到他们竖起的大拇指时,大家才放下心来。随着到各国演出,演奏员对当地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国外观众对演出的认可、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戏曲发自内心的喜爱,演奏员们的文化自信也随之提升,增强了传承吕剧的使命感。特别是2019年受济南市人民政府派出,出访乌克兰。为纪念中国文化交流团的到来,乌克兰将8月23日定为中国文化日,并种下中乌友谊树,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和各出访国家电视台和国家报刊、网站媒体以及《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对济南市吕剧院出访进行了报道。济南市吕剧院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济南故事做出了应有贡献。
“乐队对一个戏曲院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琴师、鼓师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乐队共有20多人,除了有几十年舞台经验的资深演奏员,更多的是来自高等艺术学校的科班生。“近几年,我们面向西安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名牌大学进行招聘,为剧院发展积蓄力量,也为乐队走出去打下了基础。”
张琦、王大乾、孝楠,这些高学历、高水平的演奏员,不但圆满地完成了各种出国演出任务,还在出访过程中担任了翻译、撰稿、摄影等工作。
在市吕剧院,对于个人业务的提升,不但是剧院对演员、演奏员、主创人员的培养,也内化成为每位演职人员的自我要求。
琵琶、中阮演奏员,作曲邓吉红和竹笛演奏员王大乾2018年入选“山东戏曲名家栾胜利老师工作室”,跟随著名作曲家栾胜利学习,“栾老师的唱腔写得非常到位,适合人物,而我在配器方面还有所欠缺,还要多学习。”邓吉红表示,每天晚上7点,她都会在网上学习关于配器、和声的教程。
竹笛演奏员王大乾先后跟随郝益军和李百华学习竹笛演奏以及作曲、指挥,2018年跟随栾胜利老师学习吕剧作曲、配器。“希望自己能做复合型人才,多样化发展。”
“培养演员不像盖房子那么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演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不是局限于马上获奖。”张玲表示,近年来,剧院创作的《生命日记》《家有贤妻》《小街》《团圆饭》等剧目,其主创人员全部来自剧院,“在剧目创作上,我们没有‘借鸡下蛋’,一批主创人员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