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资讯
味在情深处,戏从心上求——评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戏曲资讯  2020-11-23

不久前,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北京成功首演,这个戏的主创由一群中国戏曲学院的在校研究生组成。应该说,从剧目构思,到文本创作,再到舞台呈现,我见证了这个戏诞生的全部过程。

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编剧俞思含和导演李佳秋都是毕业于国戏的研究生,这一对女编导组合,我们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也对二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此之前,她们曾合作过大型豫剧《鱼玄机》,并在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展演中取得佳绩。这次再度合作,她们把目光聚焦在小剧场戏曲上,并且选择了改编西方经典名著,其实是颇具挑战性的。

众所周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在中国,徐静蕾曾将之改编为电影版、孟京辉曾将之改编为话剧版。同时,很多创作者也想尝试把这个题材搬到戏曲舞台上,仅我看到的改编本就有数多个,但这些作品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其实戏曲舞台上有很多根据西方戏剧或者小说改编而来的剧目,其中不乏成功之作。而之所以说改编茨威格的这部小说有难度,其原因在于原著是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几乎所有情节都是女主人公用回忆的口吻陈述出来的,这对于舞台剧,尤其是戏曲而言,是十分忌讳的。因此,在改编中便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结构问题。在戏曲创作中,结构能力是编剧的第一能力。戏曲是闭环结构,其最核心的特色在于“一人一事”,这便要求全剧有一条动机明确、不枝不蔓的中心行动线。因此,在改编茨威格的这部小说时,编剧要有在原著大段回忆抒情段落中,迅速提炼出核心行动线的能力。

其次,要处理好选题与切入角度的问题。在戏曲舞台上,一件事能构成起承转合,有悬念,有矛盾,故事有兴味,越传奇越好看。故事篇幅要合适,太长只能写影视剧,太短只能作小小说。在茨威格的原著中,女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小女孩、少女、女人三个时期,那么如何去芜存菁地编选故事,亦是关键所在。

接下来,是关于人物塑造的问题。在当今的戏曲创作中,我们既应当正视传统戏曲人物塑造的优点,同时也应该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新的追求。茨威格的这篇小说广为流传、备受喜爱的一大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个堪称西方小说史上最深情、最痴情的女性形象和一个多情健忘、却并不让人憎恨的男性形象,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那么,在移植到戏曲舞台上时,便要注意如何对这两位人物进行全新的塑造,因为如果没处理好,很容易就成为传统戏曲舞台上常有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甚至观众还会对女人公的一往情深感到费思不解,一旦这样,戏就会停留在创作者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中,难以打动别人。

最后,是如何把小说语言转换成戏曲语言的问题。对于越剧来说,能写出酣畅淋漓、生动流美的唱词也是编剧必备的功力。

以上我提出的四点问题,亦是编剧俞思含和导演李佳秋在不断碰撞,修改剧本、构思舞台表现形式的过程中逐渐解决完善的问题。就目前的演出反馈来看,我和绝大多数观众们都是十分满意的,剧目中很多亮点让我们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度剧本创作和二度舞台呈现的高度契合,使全剧独特别致,既具备文学性,也具备舞台性。

当代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情窦初开的女孩,暗慕邻家男人,在搬迁前夜,回溯与男人初遇之景。离别之时,写下书信一封,展望十八岁、二十八岁时,与男人的情感牵缠。女孩醉于幻想,悲喜交参,如痴如狂。黄粱梦醒,仿若半生已过。

从这段剧情简介中,可以发现这部剧目在结构和叙述故事视角上的创新。全剧有四个时空:剧目伊始,是现在时,女孩即将要搬离这个带给她无数美好回忆的住宅;随着她的叙述,观众回到了过去时,一起见证着女孩在黑夜中初次见到男人的场景,以及二人在雨中撑伞同行的重逢时刻;很快,女孩又从过去时的回忆转到了现在时的叙述,面对明日就要离去的现实,女孩非常不舍,她决定给这个男人写一封信,倾诉衷肠;在信中,十三岁的女孩对自己十八岁、二十八岁,乃至一生展开幻想,眺望将来时。四个时空灵活变化,带领观众感受现在、回溯过去、幻想未来,不仅仅展示了一首波澜起伏、回肠荡气的恋曲,还从侧面描写了女孩成长的环境,刻画了其隐秘的心理,揭示了在爱情之外,关于成长的主题。

此外,剧目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人物塑造上,全剧由三位不同行当的女性饰演同一个角色。记得最初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这一对编导想采用独角戏演绎的形式,后考虑到舞台呈现上的综合元素,选择了由三人饰演一人的表现方式。后来的演出也证明,这种形式的确更具有观赏性。主人公一分为三,在回溯与展望中,她既可以是自己,又可以是倾慕的对象;既可以是女人,又可以是男人。这种表现方式,充分发挥了越剧的优势。在越剧中,通常男女角色都由女性扮演,且在众多剧种中,当属越剧对于创新的接纳度和完成度最高。因此,在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文词典雅抒情,服装造型设计颇具现代感,舞台上三人饰演一人的表现形式新颖,并结合大量歌舞元素,使全剧洋溢着浪漫诗意的当代气息。

该剧首演当天,我收到了很多人的信息,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戏是成功的,这对于戏曲编导而言是很不容易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成功地将西方经典名著搬上戏曲舞台,甚至比原创一部大戏都有难度,而这一对编导做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收到的信息中,有一条是常年在北京看戏、且对越剧非常熟悉的观众发来的。她十分感慨地表示,在当前大部分艺术创作都难免同质化、功利化的时候,我们学院的一大批研究生还在尝试对艺术本体的探索,进行纯粹的艺术创作,让人感觉到了久违的学院风。我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也非常感动,保持创作初心、拥有创作激情,我想这便是我们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的核心精神。

今年,思含和佳秋这一对编导都毕业了,这个剧目也将演出权授给了南京市越剧团。作为导师,我由衷欣慰。这意味着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由校内走向社会,接受更多观众的检验。写这篇剧评的时候,这个戏正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走向国际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这个剧目能不断打磨提升,成为当代小剧场越剧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希望这一对编导可以精诚合作,共同成长。有时候,比起一出剧目的创排,能在年轻时就收获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更为可贵。

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味在情深处,戏从心上求。

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简介

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戏曲作品有越剧《救风尘》、《一钱太守》、《倩女幽魂》、《越王勾践》、《柳梦梅》、《女吊》、《鹿鼎记》、《仁医寸心》、《游子吟》,京剧《满汉全席》、《董仲舒》、《帝女花》,小剧场实验戏曲《还魂三叠》、驻场庭院戏曲《圆圆曲》、花灯歌舞剧《走婚》等。剧作被翻译成英文、德文,在国外演出,获得国际剧协颁发的“全球音乐戏剧奖”以及国内奖项;作品被潮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晋剧、锡剧等诸多剧种移植演出。

剧目简介

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中国戏曲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经层层筛选,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脱颖而出。2019年5月于北京首演,获得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将演出权授予南京市越剧团。截至2020年底,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和英国等地巡演共计14场。

团队介绍

总策划:冉常建、宋飞、潘谷平

总监制:李威、张尧、瞿峰

监制:刘婧、杨庆锦

统筹:王扬、朱蔺、张玲、李晓旭

艺术顾问:张曼君、冉常建、谢柏梁、杨庆锦

剧本指导:颜全毅

形体指导:辛雨歌

舞美指导:党宁

灯光指导:马路

服装指导:彭丁煌

造型指导:张靖

创作组

原著:斯蒂芬·茨威格

编剧:俞思含

导演:李佳秋

唱腔作曲:王啸冰、沈帅

音乐作曲:王啸冰、冯周

配器:冯周

形体设计:康晓琳、武远远

舞美设计:霍晟

灯光设计:董钊猛、张晴川

服装设计:张男

造型设计:曹灿

音响设计:祁源

道 具:赵君

制作组

制作人:李佳秋、俞思含、许源、迟晓庆

制作运行:周矛矛、赵相栋、许腾月

宣传策划:李闯、郑媛文、李韵柯

平面设计:王泽今、唐维

英文翻译:陈茂琳

演出组

演员:张丹丹、冯悦、邵铄清

主胡:林希文

鼓板:黄销波

二胡:李君

琵琶:李彦瑾

古筝:张亚琼

小提琴:钱博宇

大提琴:魏琦雯

伴唱:张丹丹、徐嘉阳

技术组

舞台监督:肖凡、张乐

音响操控:王彬

化 妆:刘福秀

装 置:尹建伟

舞美助理:姚雄俊、息灿鹏、罗思甜、邓璐瑶

灯光助理:董子谊、吕家伟、王紫达、周常勇、尹成林、王奥泽

服装助理:王梦琳

演出单位

南京市越剧团

中国戏曲学院

演出预告

天津站

10月10日19:30

天津·中国大戏院

深圳站

11月16日19:30

深圳·南山文化馆

上海站

12月10日19:30

上海·长江剧场黑匣子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