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资讯
渑池县苏秦励志曲剧团
戏曲资讯  2020-11-23

河南曲剧,又名曲子戏,曾是大众喜闻乐见,当下却日益衰落的一大戏曲剧种。虽然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过在中原文化的血脉深处,它仍是一种精粹的传统艺术形式。

在河南省渑池县苏秦村这个苏秦的故乡,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年已古稀,却用饱满的热情奔走在为曲剧艺术传承努力的路上。他们为自发组织的剧团,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苏秦励志曲剧团”。   

虽然今天他们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虽然口口声声说演不动了演不了,但正是这些对戏曲不离不弃,如影相随的老者,用火一样的热情,用戏曲这种高贵的民族文化形式,引领着一个普通乡村的 精神生活。为曲剧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2015年冬,一直活跃的戏迷俱乐部不满足于简单的片段演唱 ,这些老人觉得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演绎历史,传承文化。于是,在村支书李焕玲,村长李转军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将苏秦搬上舞台,重现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经历和被封为六国丞相的艰难历程。给曲剧赋以故事,让村民铭记历史,使曲剧源远流长。

三十多年前的乡村剧团要重新组织起来,何其艰难!演员有的生病,有的在外地打工,还有的已经离开人世  。老团长李立成四处奔走,三番五次上门,把在外地的演员一个个请回来,生病走路不便的老人开始蹒跚学步,为了这部戏可爱的老演员们抛弃一切困难,全力以赴。这都源于他们对戏剧浓浓的爱。

演员召集回来了,但是没有剧本,张同年导演结合其他剧种的《六国封相》,从碟片上听一句记一句,就这样熬了几个通宵整理出简单的剧本,又结合四处搜寻的苏秦史料进行改编整合。他没有先进的网络技术,没有快捷的速记方法,就这样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编写了厚厚的一本剧本。这剧本的每一个字都浸透了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李焕玲支书和团长、导演一起分配角色,组织演员背戏词,揣摩动作,研究唱腔。演员们每天排练到夜里12点,唐振富体弱年迈,行走非常困难,李荣法,张保国,杨淑琴家都住在外村,他们从未缺勤,从未迟到,所做这一切没有任何报酬,但是他们没有怨言而是乐在其中。

是对戏曲艺术的挚爱点燃了他们火一样的热情。农历腊月二十六,这部大戏《六国封相》终于与村民见面了,短短的十五天,他们为村民奉上了一台文化大餐。

渑池县苏秦励志曲剧团 

台上的他们都是六十到八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嗓音已经不再嘹亮,他们的体态已经不再苗条,他们的步履已经不再矫健,甚至,还有中风走路不便的也依然蹒跚在舞台上。

台下的村民瑟缩在寒风中,感受着演员火热的激情。很多人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他们十分清楚老支书,不顾缠身已久的腰腿疼病,每天是怎样艰难地移动于台前幕后;他们不会忘记年事已高的老团长,独自骑着电瓶车在寒风中穿梭购买舞台用品,受的是什么样的苦和累!他们更是佩服我们的老导演,剧本,编曲,布景均出自他一人之手!

还有一群可亲可敬的演员们,演绎出苏秦胸有韬略抵万夫,合纵六国制强秦的气势。这就是我们苏秦村民,有着火一样热情的村民,有着勤劳和智慧的村民,为着戏曲文化的传承不懈努力的村民。真是华服弄彩唱古韵,莫笑苏秦无后人!(文:张朝霞  摄影:张永波)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