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资讯
传承传统戏曲艺术,再谱梆子发展新篇!
戏曲资讯  2021-02-01

伟大的乐章,成就于每一个音符的和谐共振。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每一部作品的呈现,都会有一支乐队的精彩伴奏,舞台上每一个出色的瞬间都会有他们的努力配合,这支乐队的存在,如珍珠般闪耀。

艺术征程数十载 初心不改

12月的保定,天气愈发寒冷,而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排练厅内却热火朝天。一出著名的剧目《窦娥冤·法场》正在排练,唱腔高亢激越,剧情扣人心弦,传统戏剧的魅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舞台一角,与这精彩的表演相契合的,是一支梆子乐队,他们演奏技艺精湛,与台上的演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帷幕落,梆子声止。乐队演奏者,梆子团书记苑方杰长吁了一口气,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开始总结演奏心得。在他看来,一场出色的演出,不仅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各司其职。“缺失任何一门乐器都会让作品的呈现大打折扣,”他说,作为一个专业的地方戏剧团队的乐队,已经与梆子团一起走过了 41 年的春秋。

梆子团成立于 1979 年,成立伊始,剧团就吸纳了一批从当时的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的“新鲜血液”,除电子乐器外,其它民乐乐器齐备。成立之初的梆子团很快就经历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乐队也经历了发展高峰。“剧团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项比赛活动,并连年获 奖”。团长臧晓峰回忆道,1990 年,剧目《落花情》参加了全国现代戏调演,获得了全国优秀新剧目奖。2005 年,李玉梅夺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弥补了保定市诸多文艺团体无梅花奖的空白。剧团每年演出多达百余场,不只到全国各地去演出,甚至国外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受到了国外友人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不仅是在台前的演员,我们幕后的乐队同样感到光荣。”

后来在剧团经历低谷的时候,乐队成员们对河北梆子艺术的责任感让他们选择与剧团一起共渡难关。面对经济的窘迫,人们经历了常年颠沛的下乡演出生活。打地铺、睡厂房是常事,演出任务繁重的同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村里的人们爱听梆子,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这让团里的人们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近两年,国家对戏剧的扶持力度加大,市里对文化事业也提起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乐队和梆子团一起,迎来了戏剧发展的春天。

源于热爱 归于专业

多年来,乐队一直坚持常年排练的习惯,团队的默契度、专业演奏水准都得到了提升。台上一分钟,台下何止十年功。

无数个清晨,城隍庙街的胡同内,都能听到排练场传来的梆子声……一幕即将结束,其他演职人员就会站在幕布后静静地等待,准备下一幕开始。台前幕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只希望观众席上能有更多喝彩和掌声。

支撑他们日复一日如此的,是每一个成员对戏曲演奏的热爱,乐手们也不例外。

乐队里一共有 14 人,几乎每人都是从小就接触戏曲。苑方杰在乐队里负责文乐,1975 年开始接触戏曲行业,1982年从戏校毕业之后到现在,他跟乐器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据苑方杰介绍,自己从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戏曲,对戏曲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除了上文化课,就是练功,就连做梦梦到的都是演奏戏曲。“每一个乐手,对戏曲都会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才会一直这么坚持下来。”
此时,坐在苑方杰身边的王玉良眼睛里也跳跃着激动,他在乐队里负责武乐,“吃饭的时候嘴里嚼的都是锣鼓经!”这句话让人脑海中顿时浮现出王玉良按着锣鼓经的节奏咀嚼饭菜的情形,足见其对自己工作的热爱,戏曲已经进入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年的合作、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演出,让乐手之间、乐手与演员之间配合越来越默契。与苑方杰搭档多年的杨辉表示,剧团演出过程中不免会发生演员忘词、身体出现问题等临时状况,所谓“救场如救火”,乐手们由于密切关注演员的情况,会及时地捕捉到演员们的失误,彼此之间一个眼神的交流就能心领神会,然后乐手们为演员掩护,相应地做出弥补,挽救舞台效果。

苑方杰说,团里年轻的学员们,有时候上台会因为紧张而忘词或者忘记唱腔,经常会感到内疚,甚至失去信心,但是乐手们成熟的救场经验和对年轻演员们的殷切鼓励,让很多学员非常感激。

从走进乐队排练厅到采访结束,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团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相互扶持。“心太齐了,我们一有演出,一通电话,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了,即使在演出前一天半夜还在路上奔波,但是大家一起装道具、搭戏台,劲儿往一处使,肯定保证戏剧准时上演。”

就是这样一支敬业、专业的梆子乐队,为河北梆子这门传统戏剧艺术增光添彩。

传承传统戏曲艺术 再谱梆子发展新篇

 

河北梆子这门传统艺术最急迫的问题,还是新生力量的不足。随着剧团的发展,臧晓峰也在忧虑这个问题,“剧团现在不管是演员还是乐手,年龄普遍偏大,可是我们这些老家伙要是玩不动了,咱的传统戏曲可咋办?”

但稍有欣慰的是,剧团内 80 后就有三个。他们在自己参加演出、喜欢和接受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将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推广,让身边更多同龄人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爱上戏曲。

河北梆子剧团的乐队里有一个话不多,但总是笑眯眯的小哥,他就是年纪最小的乐手——32 岁的王东林,年纪不大,但已经是乐队里的武戏总指挥。他略带腼腆地说起了自己学习打击乐由爱好到专业的经历……小时候孩子们都喜欢逛庙会,别人都爱到处去玩,而自己就喜欢去戏台看戏。后来加入了剧团做学徒工,虽然起步很艰难,但是剧团里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每天都被早早地叫起来去练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老师们严厉又细心的培养下,从学习小锣到铙钹,再到大锣,再到现在的板鼓,王东林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作为一个 85 后,在别人都喜欢摇滚乐、架子鼓等年轻潮流的东西时,他毅然选择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把河北梆子作为了自己的理想,作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

臧晓峰表示,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下,河北梆子剧团走进了校园,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不仅给学生们搭建唱念欣赏、身段体验的平台,也将服饰文化、历史知识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传递和普及,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了解河北梆子戏曲艺术的良好环境。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成才之路,利于在河北梆子发展的过程中涌现更多好苗子。

“从没觉得累,觉得苦,这个行当一干就迷上了。”这是包括乐队在内所有演职员工的心声。“坚守是一种力量和信念。”这些年,他们的铁杆戏迷越来越多……

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在国家对戏曲的大力扶持下,河北梆子这门传统艺术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