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資源。栖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拥有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今日起,“栖霞文旅”开设《非遗看栖霞》专栏,今天走进第二期——《重温栖霞吕剧的时代记忆》。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的。起源于山东以北的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子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在栖霞,1958年成立了栖霞吕剧团。多年来,吕剧团以抓优秀剧目和培养优秀艺术人オ为主要目标,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演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剧目。如大型古装吕剧《孟姜女》《荆钗记》以及自编自演的大型现代吕剧《致富之后》《银锁怨》等在历届省、市汇演中均赢得了戏剧界专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并多次荣获各项大奖。由于在振兴吕剧事业和繁荣文艺舞台上成绩突出,山东文化厅授予该团“山东省先进剧团”荣誉称号。除了专业吕剧团,在栖霞的乡村也活跃着惠亭、大帽顶等一批有着一定水平的庄户剧团,活跃在村村寨寨,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做着不懈的努力。(来源:栖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