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国被蒙古吞并,北方杂剧南下,与南宋的南戏结合,为皮影戏与戏曲结合更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世界范围内,中国影戏随蒙古征战的马蹄传至中东乃至欧洲。当时,军人虽命搏一线,但是对于影戏还是从者如流,趋之若鹜。“波斯历史学家瑞士德·安定(1248~1318)说,当中国成吉思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曾有演员来到波斯,能在幕后表演特别戏曲,内容多为国家的故事… …”
明代,标志性的就是有了“滦州影”影戏流派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滦州影”在明万历年间在北京已经极为兴盛了。(滦州在民国初年被撤销,现今河北昌黎、滦县、乐亭一带)。世界范围内,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国的皮影戏广布东南亚各国,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
清代,在明代出关的“滦州影”从龙入关,影戏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在京师被人喜好外,也在全国流行开去, “《滦州影戏小史》云:影戏(滦州影)遂于康熙5年随礼亲王入关… … 后来各省驻防将军被派出都,携眷附任,因各地语言不同殊乏乐趣,因派人来京约请影戏前往演于衙署,此所以陕西西安、湖北荆门等处有影戏之故也。”
国际上,乾隆32年(1767年),法国神父居何罗德将中国影戏介绍到了法国。乾隆41年(1776年)传到英国,与法国一样,很受英人的赞美。18世纪的德国文坛巨人歌德(他在德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也是中国皮影戏的拥趸,1774年在德国举行过一个名为The Fair of Plunders wilsen 的展览会,这位天才的诗人便将中国的皮影戏介绍给了观众。1781年8月28日,他生日的那天,更是用中国的皮影戏来作《米纳哇的生平》的演出。同年,11月24日,又演出了《米达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