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资讯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将于12月8日举行“唱念卷”的新书首发
戏曲资讯  2020-12-08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自去年11月推出“做打卷”之后,将于12月8日举行“唱念卷”的新书首发。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主编倪惠英近日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介绍了编纂《大全》的初衷:“为粤剧留下根和源。500年、1000年之后的人要学粤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她说,“没有传统、理论支撑的剧种,是走不远的。”

从“突围”到“回归”,要为粤剧留下根和源

今年是倪惠英从艺50周年,本来应该总结一下,但因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全》的编纂而无暇顾及。“争取明年1月做一个专场演出,通过回顾自己的粤剧人生,向社会、观众展示半个世纪以来粤剧的发展。演出之外,还计划出一本书《我的艺术人生》(暂定名)。”

为何执著于《大全》的编撰?倪惠英说:“粤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但也可能丢失了一些传统。我担心粤剧艺术被异化或者同化。”倪惠英对十多年前的一个粤剧研讨会记忆犹新,“大家好像讲不出粤剧独特的地方。”

当时曾有业内专家调侃:演员在台上,如果不出声,光看表演根本分不出是什么剧种。“大家都被同化了,剧种的特性和标志性技艺越来越弱。”倪惠英说,“变是永恒的,粤剧一定要发展,但如果没有传统支撑,这种变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京剧大师梅兰芳上世纪30年代提出‘移步不移形’,对传统知之甚少的创新,只是新创。我们要保住粤剧艺术的传统,把剧种留住。”

倪惠英本人被业界认为是粤剧的“改革派”,“我做《花月影》时,被人说‘离经叛道’。那时候,我必须‘突围’,留住观众。调研显示当时很多年轻人根本不认识粤剧,我希望开辟新的观众群。” 2002年,糅入了交响乐、流行乐、现代舞的《花月影》诞生。至今,让倪惠英很欣慰的是:“有一批40多岁的人跟我说,当年,我就是因为《花月影》而爱上粤剧。”《花月影》之后,倪惠英又做了《豪门千金》《三家巷》。

2009年,粤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粤剧“申遗”的过程中,倪惠英又“冷静了下来”,“我开始思考,粤剧发展路在何方,如何将有几百年历史沉淀的粤剧传承好。”于是,2010年,当时身为广州粤剧院院长的她,又做了《广府华彩》, “这也是我的回归。在这场演出中,观众能欣赏到粤剧各大流派的代表作片段、生旦净末丑不同的风采,还能了解粤剧历史。”

倪惠英清楚记得当时请老前辈过来教一些传统的东西,“当时他们拉着我的手,眼含热泪说:感谢你还记得我们!那一刻我如坐针毡。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敬畏、学习,真的是缺失了。”

倪惠英在院团里叮嘱年轻人好好练功,但发现找不到老师教他们。她也拜访了很多前辈,“我发现,粤剧有很多东西已经慢慢遗失了。”

中国戏曲,基本上是口传身授,罕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想学,找不到权威的根源。我们想做传统上有影响的剧目,结果连剧本都找不到。”倪惠英说,“假如没有一本《大全》,再过二三十年,一些传统可能会消失。所以我有一种紧迫感。六七前,我就强烈呼吁,一定要编纂《大全》,这是一个基础工程,如果没有理论支撑,一个剧种走不远。”

怀敬畏之心持严谨态度,“唱念卷”填补舞台官话研究空白

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整个粤剧界的积极参与下,《大全》的编纂工作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11月出版了五卷之一的“做打卷”。今年又完成了“唱念卷”的编纂工作,将于12月8日举行新书首发式晚会,12月9日举行研讨会。

“做打卷”面世后受到了全国戏剧界的好评,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把这一文化工程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倪惠英说,“中国地方剧种有300多个,粤剧是第一个做《大全》的,这是我们这一代粤剧人的使命。我们力图将粤剧的根源梳理清楚,便于后人研究、传承和发展。《大全》还会发展,会有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来充实。我们留住根和源,500年、1000年之后的人要学粤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编纂出版《大全》,编委会组织了一支力量强大的队伍,汇集了一批示范人才、表演人才、撰稿人才、摄制人才。“编纂的过程艰辛又痛苦。”倪惠英说。

即将首发的“唱念卷”对粤剧声腔艺术进行了大量寻源、发掘、整理、提升。全卷共收入340段范例音频、50段实例视频,还有6段演讲视频、7首示范曲目,全卷分为“语音声韵篇”“念白形式篇”“声腔结构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其中,极具特色的 “语音声韵篇”中,编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套粤剧舞台官话读音表,填补了舞台官话研究方面的空白。

“戏行内对粤剧舞台官话一直缺乏系统研究。但粤剧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用粤语演唱的,没了官话,粤剧就少了两三百年的历史。没有资料,我们便组织老艺人从前辈早期的音频、唱腔、台词中去寻找,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选出约1700个舞台官话常用字。每个字都可以找到是谁讲的、谁唱的,在哪个剧目(曲目)中出现的。”倪惠英说,“我们追根溯源,怀着对粤剧的敬畏之心,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

中国戏曲,源出一脉。粤剧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弋阳腔、昆腔、秦腔、汉剧等外来艺术的精华,与本地民谣、南音、咸水歌融合,再创造出现在的粤剧形态。在倪惠英看来,“从官话到粤语是粤剧发展史上的一次极大成功,从此粤剧的地域性更强、更为老百姓接受。但官话也有其艺术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至今也一直夹杂在粤剧中使用。我们不是要回复官话,但是多一样手段,我们的粤剧表达就能更丰富。”

“有了这本书,就等于请了一位老师回家”,将在两年内完成另三卷的编纂出版

《大全》是辞书,又是教科书、工具书,实用性很强。“编纂过程中,我们全面梳理,让后学者方便掌握运用。这本书要成为标准,就要有很高的呈现。我们动员了全行业最优秀最顶尖做合适的演员来进行示范,许多都是梅花奖演员。”倪惠英说,“参加拍摄示范表演的,还有多位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艺术家。人不分粤港澳,地不分全世界,粤剧人万众一心编纂《大全》,真的很感恩。”

12月8日即将上演的“唱念卷”首发暨《此物最相思》晚会,集结了13位梅花奖演员,其中的传统例戏《仙姬大送子》,参演的7个演员都是独当一面的梅花奖演员。当晚将要表演的8个节目中,包括传统排场戏5个,传统例戏1个。“排场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倪惠英说,晚会演出的节目将为《大全》的“剧目篇”作一铺垫,并为录制一批高质量的排场、例戏作出示范性展示。

《大全》的“做打卷”去年发行后大受欢迎,很多院团、学校、演员都有购买, “有了这本书,就等于请了一位老师回家”这样的反馈让倪惠英很欣慰。事实上,《大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图、文、音、像结合的形式,“立体”地记载了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

《大全》共有五大卷,“门类不一样,编纂同步进行,每一卷都有不同的主编和团队。如今,音乐卷和剧目卷也都完成一半了。”倪惠英透露,编委会计划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完成其余三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的编纂和出版工作。

作为一个亲历者,倪惠英经历了粤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戏迷通宵排队买票的辉煌,也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传统戏曲文化遭遇极大冲击后的困惑。倪惠英说,“我们一直坚守,新世纪迎来了艺术发展的高潮。尤其是近几年,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粤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

“我对粤剧有敬畏之心。粤剧发展数百年,一代又一代前辈艺人的智慧、才华,为我们、为今天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宝藏。”倪惠英从艺20周年时红线女送了一幅题字:艺海无涯,“这句话在今天对我来说一样受用。编纂《大全》,越探究越觉得粤剧艺海浩瀚,也就越看到自己的不足。”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