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二人台是中国北方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民间戏曲剧种,它的音乐起源于元代散曲,有的可追溯到唐宋大曲,它的小戏及唱腔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元人小令及明代的民歌,形成于清乾隆年间,被誉为“元曲遗韵﹒民族华声”。
康保二人台属民歌体戏曲,在清末民初随着坝上开禁招垦,大批垦荒者因生活所迫,纷纷北移坝上草原, 自然把内地的道情、社火、民歌等艺术形式带到这里,一些叙事性、多段歌词的民歌开始流行,受秧歌的影响边唱边舞,逐渐将民歌情节化、人物化,由人物演绎故事向代言体演进,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蹦蹦儿、戳古董或烂席片”。
历经一代代民间艺术家的辛勤培育,康保二人台现形成了剧情贴近现实,风趣幽默;曲调悠扬高亢,行云流水;舞蹈豪放憨厚,跳跃活泼等诸多艺术特点。1956年,在天津市民间文艺汇演中,郭沫若先生赞誉康保二人台为“万花丛中一点红”。
2006年6月,国务院、河北省人民政府分别公布:康保二人台入选国家级、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康保县为“二人台艺术之乡”。2008年9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康保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