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今日将公布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清光绪帝死因。一份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的万字报告首次披露这一事实:光绪帝遭人下毒身亡。
在这份完整公布的“光绪死因报告”上,署名的有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等。他们先后提取了光绪分别长26厘米、65厘米的两小缕头发,清洗后晾干,剪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然后用核分析方法逐段检测光绪头发中的元素含量。
结果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而同时对比测试的头发砷含量,当代人为0。14至0。59微克/克,与光绪同时代并埋在一起的隆裕皇后为9。20微克/克,清末一个草料官干尸头发为18。2微克/克。
之后,检测组又按照规范的法医检验要求和方法,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其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光绪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侵蚀了遗骨、头发和衣物。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
在测试的同时,通过遍查清末档案、光绪医案、光绪临终前参与诊治的御医亲笔回忆录以及军机大臣、起居注官的日记等资料,整理了光绪死亡前10天的情况,并结合现代法医有关砒霜中毒的论述,探讨了光绪砒霜中毒的类型,以及中毒时间的下限和上限。
但究竟是谁对光绪下了毒呢?这还有待史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或资料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