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苏东坡》观后感3篇

导语:《苏东坡》是一部由杨光照/张晓敏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下面是第一故事小编精心整理的《苏东坡》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观后感1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苏东坡》,以风云变幻的北宋大舞台为历史背景,通过落榜举子闹事风波、王安石变法、徐州抗洪、乌台诗案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再现了苏东坡大悲大欢的人生历程,也还原了这一绝代风流人物的历史真实性。观看之后,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剧中王安石评价苏轼的那句话:“不知还要几百年方可出此等人物耳!”

若论官阶,苏东坡甚至还不如他弟弟苏辙做到了参知政事。若论事功,苏东坡有据可查彪炳千秋的功业屈指可数。可是确如王安石所言,千百年来苏东坡的骨灰级粉丝总是层出不穷,但大多只能望其项背。苏东坡到底因何而伟大?其魅力究竟何在?电视连续剧《苏东坡》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率真、才情与豁达。

率真。苏东坡是一个始终忠实于自己,也忠实于文字的人。我们读他的作品,无论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是“寂寞沙洲冷”,都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仿佛在听一位朋友如泣如诉。即使行走官场数十年,历经了人生各种各样的浮浮沉沉,苏东坡仍然是那个心无城府、率性而为的“愤青”。这样率真的人,怎能不令人引以为知己?正如苏东坡吹嘘的那样,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垂髫小儿”聊天。与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相比,率真和“接地气”正是其魅力所在。在电视剧《苏东坡》中,青年苏东坡不顾朝廷禁令开放城门收留灾民,既体现了其亲民爱民的情怀,更是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写照。

才情。苏东坡集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美食家等于一身。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星空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改朝换代,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如果仅仅有才,还不足以成就其的伟大。史载苏东坡的才情极其丰富,我们今天读到的许多千古名篇,往往都是他在喝酒喝到三分醉的时候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的。比如在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还特别注明“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足见其对自己诗词才情的自负。电视剧《苏东坡》把家人四处寻找酒醉后的苏轼、穿插在他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过程中,更具有了悬念和趣味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真实可爱又才华横溢、如痴如醉的苏东坡。

豁达。“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这句话用在苏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已出狱,但仍作为罪官被看守。苏轼家里人多,显然靠其俸禄难以为生,于是带领家人在黄州开荒种地。文化人兼职做农夫,就是在当今社会看来都有失颜面,可是他不以为然,还常以为乐,在黄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前后有《赤壁赋》、《卜算子·州定惠院寓居》等。

早在青年时期,苏东坡就被宋仁宗视为“替子孙选定的宰相之才”,可是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他非但未能位极人臣,而且在晚年还被一贬再贬,最终死在被召回朝廷的路上。无论是在不毛之地的岭南,还是在天涯海角的儋州,苏轼的豁达与乐观是非常人能比的,把被贬谪之路当成了一场生命的旅行,历史上也许仅此一人!

《苏东坡》,这是一部被忽视的上乘历史传记剧。恰如广电总局的评价:“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文化底蕴厚重,雅俗共赏。”感谢导演王文杰、主演陆毅忠于历史,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栩栩如生、有着生命厚度的苏东坡。透过这部电视剧,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也看到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启迪了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这个聒噪、骚动不安的年代里,我们该如何淡定、冷静、甚至智慧地处世呢?

《苏东坡》观后感2

追了半个月的《苏东坡》,昨晚看完了。这无疑是部成功的历史剧。以苏轼为线索,使观众明白宋朝的兴盛衰亡原因。君主远小人而近贤臣,则国盛,反之,则国衰。

虽然本剧为了体现苏轼的文学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较过头,可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部剧,并且一看就断不了。当苏轼闭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当时的百姓一样沉重。苏轼离世了,去天上继续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诗文书画皆精的大才子。悲伤的同时,我又为他终于摆脱人世间的疾苦开心,他终于不用受制于人,劳苦奔波于世。

原本对苏轼也就《水调歌头》,《赤壁赋》的印象,现在真的从心底里喜欢这个爱国爱民,为人正直的东坡先生。他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圣上,击鼓为民请命;他不怕降罪,开粮仓,解民缺粮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饮咸水之苦……这样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毕竟远远比不上这位东坡先生,不知该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观后感,应该有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我这里也来说下。像我这样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小事,关于天下,我既没有什么发言权,也不甚关注;说到自己,与苏轼一比,简直无地自容。遇到客户催单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团团转,若更悲剧者,发货方无法准时发货,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厂,逼他给我变出货来。如果像我这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郁郁寡欢,那苏轼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没有,并且,每贬至新处,总能做些政绩来,他做事从不为取悦领导阶级,只一心为着百姓,我想这就是他总是“贬不败”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东坡先生学习!

《苏东坡》观后感3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是很难拍摄出新意的。故事就是这么些个故事,历史早已经是既定事实,尤其是苏轼,声名远扬,要把他的事迹拍的好,让大家即使知道也依然想看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认为,这种记录片的重点不是内容上,而是如何通过拍摄呈现出苏轼的精神以及风骨,所谓画猫画虎难画骨,风韵神情,才是真正难拍摄的的地方。

本篇用了故事的形式将苏轼的一生讲述出来,在拍摄手法上也是浓浓的中国风。苏轼被捕入狱前景悲凉,一排房檐下雨水拍打着地面,后来一直到冬天,皑皑白雪已经深深的覆盖那肃穆红墙青砖黛瓦,远处唯有一株寒梅迎风绽放,这种感觉怕是让人夏天也觉得冷吧。苏轼游赤壁,清风朗月,水光粼粼,一行人与竹筏中静坐,面前有美酒,身旁有知音,耳畔有萧声,还有一船夫默默划舟于水上,这场景,任谁看了恐怕也想加入其中吧。

宋词本就不同于唐诗给人的感觉,且宋朝也不同与唐朝的开放,宋朝儒雅,宋词更是让人品评时美到骨子里,所以这类型纪录片非得用无数场景做形容词来描述这一场精彩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在美术设计上完全达到了此种境界,而且展现出了苏轼的旷达之情,让人在了解苏轼之时也有一场美的享受。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