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错觉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第一故事小编精心整理的知识的错觉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知识的错觉读后感1
假期的时候,有幸看到对《知识的错觉》这本书的推荐,感觉很有意思,就买来读之。拿到此书,第一件事就是先了解作者,然后才是细细品味。该书是由美国作家史蒂文·斯洛曼和菲利普·费恩巴赫共同完成,据资料显示,他们主要研究认知科学如何影响社会问题、个体心智的局限性以及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个人感觉研究的课题很是高大上,想必这本书应该也不错。
本书副标题是“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所以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写到人类个体到底有多么“无知”和“自以为是”。作者先是举了两个与核武器相关的事例,其中一件是氢弹的第一次实验的威力远超众多专家的预估值,造成了预估安全范围内大量不必要的人员伤害;一件是核技术实验阶段,几名世界顶尖物理学家错误的估计实验危险程度,导致他们受到过量的核辐射,大多很快死于辐射或之后的癌症。
作者可能觉得举这些大事件让人觉得陌生,接下来举了几个生活中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几乎我们都会用到的拉链,你能清楚的表述出其工作原理吗;还有家喻户晓的马桶,你真的了解冲水马桶的一般原理吗;我们每天都在用的锁,钥匙到底是怎么打开它的呢;还有经常骑的自行车,作者让学生们补全链条前后轮的缠绕情况,结果大家都不是真正的明白……这都是我们身边或曾经在身边经常接触的东西,类似于此的东西比比皆是,我们表面上觉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但仔细思考,往往会发现知之甚少。
最后作者提到:你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聪明。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虽然人类比史上所有动物都更聪慧,但是,人类并不善于思考。让人类崛起的是集体思考,而非个人理性。知识存在于群体中,专家也依赖群体的智慧。其实知识掌握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我们在学习和接触过很多知识后,尤其在这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自以为无所不知,自以为对很多事情都精通,自以为对什么事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的无知和对知识的错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无知绝非幸事,但它也不必然是痛苦的。对人类而言,无知不可避免,错觉亦有价值。对“无知”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理性地对待技术,更客观地面对烦冗的信息,与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和谐共处。
知识的错觉读后感2
关于《知识的错觉》这本书,之前有写过一点小感悟,现在直接拿过继续下去。
《知识的错觉》——这本书是由书美国作家史蒂·斯洛曼和菲利普·费恩巴赫于2018年1月刊印出版。书的副标题是: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书是通过这样两个现象展开的:人类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少的可怜,却常常会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如此有限,却又掌握了如此多的技术的能力——作者称之为知识的错觉。书中通过对人类思考的原因,逻辑,方式及所处的环境进行阐述从而引导出我们的知识错觉的两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并分析了这种错觉在技术、科学和政治领域所带的代价和好处,而后指导我们如何在现实中有效的利用知识的错觉。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出乎我们的意料,比任何人想到的都要复杂的多,作为个体或者整个人类而言都在探索这个复杂的世界的进程中。当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时,这是心知肚明;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时,这是自知之明;然而还有很多情况下,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为了能在当前的情境下,做出有效的行为,思考便开始了。我们要洞悉、识别那些深藏和贯穿在不同情势下的恒量,理清那些深沉而稳定的特质,以保证我们能运用已知的因果机制对当前的情境做出有效预测或者推理,从而产生有效的行动方案。然而有时会由于我们——用既往的经验理解未知的领域、在专精领域之外流于肤浅、高估自身直觉系统,缺乏慎思而造成我们出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求我们采用更好的`心智模式(大脑、身体和外部环境集体致力于思考)和有效利用知识共同体的智慧(注重获取知识共同体知识的权限和使知识共同体知识触手可及的能力)。
当然如果过度依赖知识共同体的智慧也会产生一些代价,例如:①模糊了自我的知识边界,产生误判;②共享他人的知识和体验,而非自己亲身体悟。这两条只是对我们个体而产生的代价,在技术、科学和政治领域对整个人类而言也是既带了好处,也产生了相应的代价。
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大量的工作可能很快就会被外包给程序算法,商业已经移步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颠覆了诸多产业,但它令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逐渐减少,技术革命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唤起了担忧、绝望,甚至恐惧。由于技术无法共享意向性,使得它只能以信息提供者和有用的设备的状态存在于知识共同体中,它使人类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从而丧失自身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我们在全力应用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技术失效时,我们如何自处。
科学方面:科学的进步发展有时带给我们的是既有观念的摧毁,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并非基于对证据的理性衡量,因此,提供更多的事实真相并不能带改变。个人对新科技发展的所知往往不足以形成丰富而细腻的观点,除了采纳那些为我们所信任的立场外,我们别无选择。对所处知识共同体的忠诚严重影响着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准确、客观的判断。如果所处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新的科技认知客观、正确,那么我们可以快速的应用此新科技;倘若共同体在科学方面犯了错,那么我们也会顽固的站在共同体的角度上对待新科学技术。如何减少或者避免这种群体性错误问题呢?实验表明:与我们已有因果模型相悖的新资讯很难被吸收且容易遭到抵制,特别是当其立场与我们信赖的人意见相左时。但是,如果人们一开始对其机制就没有头绪的话,对真相也就没那么抗拒了。所以,修正错误信念的第一步,是让人们对那些他们或者他们社群可能搞错的科学观点抱持开放的心态。
政治领域方面:对于政治倾向性,当和想法相近的人一起讨论问题时,人人彼此间相互合理化彼此的意见,强化共同体的观念,漠视其他声音,使人们会变得更加极端化。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因果性解释对缓和基于后果的立场判断有不错的效果,但对基于价值感的判断就没那么理想了。值得注意的是因果性解释打破错觉而言确实有效,但人们不喜欢幻灭的感觉,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更不愿意寻求新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让其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又要保证其不蠢的感受。当然,如果我们能选择出可信赖的知识共同体,那么我们只需紧紧的集聚在一起,亦能防止我们出现过分极端的现象。
看过了如此多的种种代价,作为我们个体而言,该如何有限避免呢?
我们应该通过审慎的方式学习,了解更多更深的知识,提高个人技能,同时了解到自己的知识边界和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加入到知识共同体中,贡献自己的专精技能,结合其它领域的有效信息,相互协作形成有效行动,达成共同的目标结果。对于我们个人部分而言,我们应该在做决策时,获取恰当的必要信息量,减少过多的受到知识共同体的影响,塑造更好的决策环境(1降低信息复杂度2辅以简单的决策法则决策时信息即需即给4了解自己的理解力差距),做出更聪明的决策。
倘若避开错觉的话,你会更加精准的认识世界。你将对自己的已知和未知都一清二楚,这有助于实现你的目标,你不会逞强去做一项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也不太可能使别人失望,你会更清楚自己的位置,踏实履行承诺;当置身错觉中时,它会鼓励你对所处的环境展开想象,激发你的创新性,激励你探索未曾涉足之事。
所以,独特的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