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第一故事小编整理的《八佰》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八佰》观后感1
今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
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八佰》观后感2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突破20亿,点燃了刚刚重启的国内电影市场,同样也收获了许多好评。电影的上映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那段惨痛历史的热议,故事原型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纪念馆也随着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八佰》是什么?
电影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开始,讲述在谢晋元团长的指挥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达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呈现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八百壮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条河间隔出天堂与地狱的战争史奇观;更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英雄缩影。
电影里中国军人坚守仓库英勇抵抗与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国人并没有觉醒,他们不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跟他们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那是军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经轰炸了上海,摧毁了这个城市,也依旧炸不醒租界里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日本人是不敢进入英国租界的,生意继续做,大戏继续听,日子一切如常。就连支援淞沪会战的地方保安团的民兵,都琢磨着赶紧溜号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几亩麦子给收了。
四行仓库保卫战让租界的国人看到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舍生取义,仓库对岸的芸芸众生也最终完成了从麻木到奋起抗争的转变。
在收获好评的同时,电影《八佰》的热映也引来了网络上的不同看法,认为影片夸大了真实的战况,美化了国民革命军队,掩盖了主力军队溃败撤退的事实。这些批评大多是基于对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抵抗不利的不满情绪。不过,也许对于这部电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电影的形式还原历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艺术加工。更何况在《八佰》之前,许多人并不了解淞沪会战这段惨烈的历史,这部电影起码让人们知道了四行仓库,也知道了上海晋元中学是为了纪念哪位民族英雄。这难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义么?
《八佰》观后感3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的第一场电影——《八佰》。
通过观影介绍,我得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观后感4
还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记得大银幕开启的音乐声吗?记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泪吗?180天后久别重逢,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大幕开启,疫情后的第一电影约嘛?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这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这些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便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这支队伍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时,我已泣不成声,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八佰》观后感5
这个周末我看了《八佰》这部影片,让所有人都铭记了四行仓库的历史。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整部电影就讲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场由谢晋元带领的432名战士在四行仓库与日本人对抗的故事,但他们却向外宣称八百壮士,这就是为什么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开头,大部队进了四行仓库住了一道道防御工事,埋了许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个伙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军攻来了,许多人冲进仓库,但他们中计了,全部身亡。门外还有很多的日本人,他们停下进攻商量对策,仓库内战士们把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全部收集起来开始训练,突然无数个介子毒气弹砸进仓库,大家手忙脚乱带上防毒面具,没有的就尿湿毛巾捂住口鼻,整个仓库叫声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橙色毒气。团长大喊:“打开排风扇!快!”毒气从仓库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国人的地盘,租借的人纷纷向中心跑去,河边空无一人。过了半天,好多日本人从水道溜进仓库,嘴里衔着刀,就这样一场在仓库内的战争开始。一个小时后,我方损失好多士兵,但获取大量刀器,这么一场一场的战斗打了四天,最后所有士兵在英国的帮助下快速过桥,影片结束。
整部影片里有许多令人震撼又感动的片段。我对陈树生烈士身捆手榴弹跳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段最有感触。当日本人用钢板顶在头顶时,大家朝下扔手榴弹,可总会被弹开,于是一名叫陈树生的烈士把十几个手榴弹用线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墙边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线,跳了下去,嘴里还喊着:“娘,是孩儿不孝了!”说完,纵身一跃,用身体砸开了日本鬼子的盾阵,手榴弹爆炸了,顿时破坏了鬼子的阵型。陈树生舍身杀敌令我感慨万千,他只有21岁却能做出这么英勇的决定,我想一定是因为他心中想着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没办法阻止日本人,就会让他们把墙打穿,我们也就失败了。这正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所说的一样,我们都要有陈树生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触的影片,我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牢记历史不忘历史!
《八佰》观后感6
今天上完了周末补习班,妈妈答应我的要求,带我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之前的氛围让我震撼,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现场气氛安静,虽然还没有开始,甚至屏幕还没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为中国军人值得被期待。随着安静的氛围,电影开始了,片头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冲散的队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却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军人处刑,刑法恶劣,不忍直视,被发现后也没能逃躲毒掌。
仅有的400军人在四号仓库,意味着中国军人要面对四万日本军人,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留在仓库,就是为了身后的平民,为了他们中国军人没有退缩,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国军人也有家,有妻有儿,可是他们肩负重任,在他们眼里只有国家,把生命于不顾,把身体当作一张纸,一个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原本的农民也逐渐大胆,拿起枪对准敌人,拉起坂口。谁都会期盼天堂,就如现在的我们,没有中国军人的`守护,我们可以在中国生活的舒舒坦坦吗?不可能的。军人也不想死,但是他们死了,死的人就会更多。中国军人在那么小的仓库里面对敌人的百万大军,日本人用车,用芥子毒气,用战斗机……可是中国军人只有一把枪,一副精疲力竭的身体,但是却可以守住好多天。电影中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纪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并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话让我触动:老子不怕——一个正直上学堂的孩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原本可以在家里好好学习,可是天有不测风,日本的侵略导致他们无论可退,只好为了国家做点什么。诸子长大成人,仍以为军,为父报仇,为国尽忠,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
《八佰》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属于历史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是现在我们所要铭记的的历史。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效先烈,让先烈们知道,中国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强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我们中国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观后感7
若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的思绪怕是永远不会回到1937年,沪淞会战末期。
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早已记不清楚。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小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击中,那眼神从惊慌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
四天的时间也许只是短短一会儿,而小小的四行仓库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束上炸药包从楼上跃下,炸得血肉模糊。对岸的人们倾听着他们即将烧尽的生命做出的最后呐喊。不知那烧焦的气味是否犹如流星划过,给予中国一丝新的希望。枪眼无情,血淋淋的镜头反复上演,然而真实的历史只比眼前的更为残酷。
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内,看着他的舅舅在对面的钟楼上被凌迟处死,目睹他的哥哥在护住国旗之后流血过多而活活死去。在这样的时刻,他只听到人们对他说:“活下去,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又该是如何呢?在他夺过旁人的酒一饮而尽时,那一声“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长的标志。
外国人一字一顿地对谢晋元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演戏给西方列强们看罢了。那一刻,谢将军的脸庞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 ,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退军。中国投降,并不是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会迎来一个童话式的结局。当我们的民族病了的时候,这些牺牲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他们说他们会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东方明珠承载着国人的骄傲。灯光缤纷之下,国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与安详。他们牺牲后化为的尘埃依旧游离在此。那一张张义无反顾的脸,永远、永远不会令人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