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更好的世界》开始于漫漫黄沙,结束在丛林原野蓝天白云,好像荒芜的生命淋过雨滴,于是郁郁葱葱起来。
也许是苏珊娜比尔女导演的身份,《更好的世界》充满了这样稳妥而准确的细节和饱满又深邃的情感,当然还有空灵的音乐、精确的表演、含而不露的结构伏笔,以及那宏大又细微的关于生命的主题。
电影其实有两个主角:ATON和CHRISTIAN,电影开头聊聊数笔的介绍,就围绕着这两个人搭建起非洲的荒漠与丹麦的城市两处场景,之后又巧妙地让两人的关系汇合到ELISA身上,ATON是ELISA的父亲,而CHRISTIAN是他的新同学,两个人引出的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牵绊,最终叠问为宽恕与报复,死亡与爱。
宽恕与报复
ATON是一个援非医生,每天拯救着非洲挣扎在疾病与当地暴力分子威胁之间的人民,但是不得不面对自己婚姻的破裂,他似乎从来没有表达过强烈的情感,但是固守着自己不屈服于暴力,但是也不以暴易暴的原则,同样他也这么教育ELISA;CHRISTIAN是一个刚刚失了母亲的新转学生,他用暴力的方法维护了自己和ELISA在学校中的地位,也与ELISA缔结了友谊的联盟。
两者截然相反的处事方法,在ELISA身上拔河,他时而倾向父亲,时而倾向朋友,而这种平衡在一次出游的过程中被破坏,ATON遭到另外一个孩子家长的辱骂,他奉行和平无争,压抑下自己的怒火,但这件事在孩子们那里却解读为失败,于是孩子们开始寻找为他出气的办法, 他们先是找到那个家长的地址,希望ATON报复,但ATON却前往希望以理服人,却未能如愿。
究竟什么样才叫做“赢了”,他们没有达成统一,其实ATON自己也不是没有困惑:如果出手对抗,一定会造成伤害;如果平静地争论,也无法阻止对方言语和身体的暴力,于是宽恕与报复究竟孰是孰非?矛盾开始酝酿,这一点从ATON第一次被辱后跃入水中游泳时轻抚自己脸颊的沉思中可以看出来,并且在他后来援非旅程里救治了当地的暴力分子,但最后忍受不了他的冷血和无耻任由他被愤怒的民众杀死这一幕达到了顶峰,用非暴力的方法来避免争端,但这个方法最后还是沾上了暴力的血污。
而这个矛盾导致了第二个矛盾的激化:
死亡与爱
CHRISTIAN一直将母亲的死亡归咎于父亲的放弃。他毫无顾忌地打伤欺负自己的孩子,在受到质疑的时候尖锐地控诉自己的父亲。他可以说完全否定了爱的表达方式,否定了爱。于是他强迫ELISA采取行动报复侮辱了ATON的家长,他需要找到认同自己方式的人,来佐证自己的正确,试图用对抗的方式抵抗住这个他实际上无能为力的世界。
但这次他惨败了,世界依然把他向没有想到的方向推入困境,失过一次的悲伤并不是用暴烈的复仇就可以阻挡得了的。
饰演CHRISTIAN的小演员是一个有着坚毅表情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失措时流露出来的迷茫和柔软是真正能够击中人心的,“大人们走的时候看起来像小孩。”他站在谷仓上喃喃地说。ATON明白:“有时候你会感觉到,我们和死亡之间有一层白纱,当你失亲人或者熟人的时候,那层白纱就会偷偷地消失,而你看待死亡就更加通透了。之后白纱又会偷偷回来,你也会重拾生活。”电影里一直有这样的台词,精确而诗化地描述生命里庸常而琐碎的片段。
其实生命的力量不可对抗,或者生活本身加诸于人的种种包括死亡,就是一种不可抗的暴力,你是温驯是暴烈,没有人可以找到一劳永逸地对付它的方法,我们在困境和矛盾中挣扎地生存。死亡不过是给我们在这个间隙中一次次停下来重新思索方向的机会,而生活必定会再开始,然后我们在爱里找到慰藉。这也许就是死亡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你善良的镇定的鲁莽的还是天真的,一样身不由己的流离在这个世界,但是,我们要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