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20岁时,以廉孝闻名。历任洛阳北部尉,镇压过黄巾起义,参加过讨董卓联军。公元192年,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选拔精锐组成青州军,曹操在军事上开始强大起来。196年迎汉献帝到许都(今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削平了吕布、陶谦等割据势力。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袁绍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到公元207年,除关中及辽东外,北方复归统一。次年统兵南下,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是又引军北上,致力于安定社会、恢复经济,巩固和发展在中原的统一事业。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他在世时,称为魏王。死后,曹丕代汉,追谥为魏武帝。曹操在世时东汉实际已经灭亡,全国一片混乱。曹操通过广置屯田、兴修水利、减轻人民负担、整顿内政、唯才是举、抑制豪强等措施拨乱反正,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政府,恢复了北方的统一,并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