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些知名大企业,无论是西门子、大众、奔驰,还是克虏伯、拜尔,都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然而,在其骄人的历史背后,也有着极不光彩的一面。而莱茵金属公司就是有过这样的一面。
莱茵金属公司是德国一家战斗车辆武器配件及防卫产品制造商,成立于1889年,同克虏伯一样也是一家老牌的军工企业。在纳粹德国时期莱茵金属公司兼并了其它几家军工企业,发展成为仅次于克虏伯的德国第二大军工企业,二战中德军豹式坦克的主炮8毫米高射炮即出自这家公司。
二战期间,这家公司也得到了纳粹党的大力支持,使用了大量奴隶劳工。1950年盟国对莱茵金属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造,随着联邦德国的重新武装,该公司的业务也快速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莱茵金属公司己经成为德国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集团,业务遍及全世界。
一、劳工向莱茵金属公司提出赔偿要求,但请求被驳回
1957年12月,两名来自纽约的犹太人海伦和拉赫尔向柏林地方法院控告莱茵金属公司。她们在1944年7月到1945年3月之间被强迫为莱茵金属公司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附近的工厂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且没有休息日,却得不到任何报酬奴隶劳工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劳累,而且经常受到鞭打。她们指控莱茵金属公司领导人了解并且支持纳粹党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对犹太劳工极尽虐待,应该为此支付赔偿。
柏林法院在审查一系列证据后却提出此案上诉日期太晚,此类劳资纠纷的上诉截止日期是1951年底。1958年“要求赔偿联合会”无奈只好将此案上诉到德国联邦法院,此时联合会已经累计收到超过800份针对莱茵金属公司的赔偿要求。
不幸的是联邦法院同期正在受理波兰非犹太人劳工向IG法本公司索取赔偿案件,联邦法院根据《伦敦债务协定》驳回了波兰劳工的赔偿请求。这一事件殃及池鱼,犹太劳工对莱茵金属公司的索赔要求也因此被连累,联邦法院以同样理由驳回了他们的上诉。
另一方面犹太人也积极寻求同莱茵金属公司直接对话解决赔偿问题,私下里犹太人代表恩斯特卡岑施泰因同莱茵金属法律部门主管科尔内留斯在汉堡会见,向对方提出总额300至500万马克,人均5000马克的赔偿方案,却遭到莱茵金属领导层的一致拒绝。此次劳工赔偿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僵局。
二、美国的订单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1964年11月事情出现了转机,美国政府为了越南战争的需要,计划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提供一份价值5000万美元的武器订购合同。
此事被敏锐的美国媒体发觉并大肆报道,《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刊登了这个消息。莱茵金属公司当然急于抓住这份利润丰厚的订单,犹太人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在美国政府内部公关,推动美国国防次长塞鲁斯万斯向莱茵金属公司施压,敦促其早日解决犹太劳工赔偿问题。
当莱茵金属公司再次拒绝“要求赔偿联合会”的赔偿要求后,犹太人失去了耐心。1966年2月6日的《纽约时报》在首页刊登文章,五角大楼因武器交易受到激烈批评,五角大楼计划购买德国武器而备受斥责。《基督教科学篇言报》引用了军方给约翰逊总统的电报,指出在阿伯丁(地名)进行的对计划购买的德国大炮进行的测试失败了。
这些报道使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遭受了国会议员的猛烈批评。纽约议员伦纳德法布斯坦表示,美国政府的经费有一部分来自犹太人缴纳的税款,坚决反对用这些经费从那些拒绝对二战奴隶劳工进行赔偿的德国企业购买武器。
有两名议员给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拉马拉写了一封抗议信:
我们对美国政府与莱茵金属公司的交易感到非常担忧。为什么政府偏爱同一个曾使用奴隶劳工,而且至今不愿承认错误的公司打交道,我们感到很不解。在它改变对待劳工的顽固态度之前,不应交给它任何订单。
三、犹太人方面无奈地接受了赔偿
美国国防部和莱茵金属公司因为武器合同与劳工赔偿被牵扯到一起而承受了巨大压力,莱茵金属公司一度提出,如果同美国政府的武器采购合同顺利达成,则愿意向犹太劳工支付250万马克的赔偿。
“要求赔偿联合会”坚决反对将劳工赔偿协议建立在武器交易合同的基础上,要求莱茵金属公司无条件地执行赔偿。此次关于赔偿的争议中,美国的军事需要最终占了上风。
1966年5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与联邦德国国防部长凯一乌维冯哈塞尔在华盛顿签订了此次武器采购合同,犹太人的抗议丝毫阻挡不了美国政府购买德国大炮的决心。合同签订后,莱茵金属公司依照此前承诺向“要求赔偿联合会”的账户汇款250万马克(约合62.5万美元)用于劳工赔偿,这笔赔偿金仅相当于此次5000万美元武器采购合同的一个零头。犹太人方面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无论法律手段还是游说都已经无法迫使莱茵金属公司拿出更多的赔偿金。
四、赔偿的执行情况
250万马克的赔偿总额使赔偿分配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局面,“要求赔偿联合会”不得不精打细算,尽可能使最需要帮助的劳工领到赔偿。对劳工身份的审查也更加严格,无法有效证明曾经在莱茵金属公司的工厂工作过的申请者都无权领取赔偿。
根据党卫军集中营看守留下的一些记录,1944年纳粹从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抓获了2000名犹太女孩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其中一部分被送往毒气室处死,一部分被送往德国弹药厂充当奴隶劳工。其中一批犹太女囚犯被送到索默达的莱茵金属工厂做工并幸存下来,人数为1214人。“要求赔偿联合会”决心在全世界寻找这些幸存者,使她们得到慰藉。最终有992人被找到并获得赔偿。
此外,二战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翁特吕斯工厂的约90名犹太劳工中,有261人得到了赔偿。莱茵金属公司洪德菲尔德工厂约1000名犹太劳工中,有262人得到了赔偿。
以上三家工厂的犹太劳工,没有得到赔偿的都是已经去世或无迹可寻。联合会并未收到来自东德或苏联犹太劳工的赔偿申请,冷战使这些国家当局禁止犹太人向国外提交赔偿申请。联合会考虑到这些情况,根据一些幸存者提供的地址向这些犹太劳工寄去等值的卢布或物品,使他们得到出乎意料的惊喜。
根据最终的统计,来自20个国家的犹太劳工领取了总计254万马克赔偿(包括利息),平均每人得到1700马克。领取赔偿的劳工中,有806人来自以色列,380人来自美国,65人来自加拿大,29人来自瑞典,其它来自澳大利亚、巴西、英国等地。此次劳工人均获得赔偿远远少于IG法本和克虏伯公司的赔偿标准,只能算作一次精神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