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
北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为何面对弱小的西夏却屡战屡败?

公元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公元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1032年,李德明卒,其子李元昊即位,在此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直到此时,对于元昊和德明的称谓应当是赵德明和赵元昊,之后元昊才抛弃了宋廷赐给的赵姓。虽然德明时期全面征服吐蕃地区的计划被宋朝名将曹玮阻止,但却击败了西州回鹘,夏国已经初具国势,而元昊自幼就显露出的帝王之气更加促进了其一系列独立活动。

首先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的官制和兵制,在宋夏边境上部署了30万重兵。其次元昊极力推行党项族习俗,命人创立党项文字,禁止党项人留汉族发式,将党项族与汉族划清界线。宋廷(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对于元昊的种种分疆裂土的行为视而不见,对于西北边境诸将的进言不予重视。

1039年,元昊向宋朝提出称帝要求,这一行动给了宋统治阶级巨大的刺激,立刻引起强烈愤懑。宋仁宗下诏削夺元昊官爵,撤销所赐皇姓(赵),停止贸易往来,并在边地揭示布告,募人能捕杀元昊者,赏作定难军节度使。虚骄自大的赵宋统治集团却完全没有觉察到,他们在与辽、夏约后三十多年来一贯粉饰太平,恣情享乐,以及腐败不堪。而在元昊方面,却正确地估量着自己对腐败的赵宋王朝发动“小则恣行讨撩,大则侵夺边疆”的战争,会给自己带来丰硕的果实。

因此,宋仁宗拒绝承认元昊称帝并悬赏捕杀元昊的决定,大大地促成了元昊对宋提前用兵的重大举措,并得到党项族人民坚定的支持。接着元昊就在西夏王国建立后的数年时间内,以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砦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新建的王国政权。

三川口之战发生于1040年,元昊集结了西夏的主力部队,用猝不及防的突击战术,一举攻下了金明砦(今陕西延安县西北),乘胜进围延州。宋大将刘平帅兵从庆州来援,赶至三川口(今陕西安塞县东)西,便陷入了西夏军队预设的埋伏圈内。宋军奋战数日,死亡相继;在其疲困不堪之际,夏兵从山地四出合击,刘平及与之合军的宋将石元孙等,均力屈被俘。延州城被围攻七天,适逢天降大雪,夏兵才自行引退。元昊在同年五月又向宋朝进攻,毫不费力的就战略了塞门、安远等砦。九月,“元昊寇三川砦,都巡检杨保吉死之”;又围师子、定川堡,宋军战死五千余人。宋军的节节失败,才使骄矜轻敌的宋统治集团认识到这次战争性质的严重。

三川口之战后,陕西延州知州范雍被撤职,范仲淹和韩琦主持西北防务。范仲淹主持鄜廷路,韩琦主持泾原路。韩琦主张集中兵力寻找敌人主力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歼灭战。范仲淹则抱稳健的态度,主张先加强自身防务,然后进取绥、宥,占领茶山、横山。之后元昊多次出击,但都被宋军击退,甚至还一度被宋军打到腹地重镇灵州城下,宋军声势大振,军中也流传“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1041年,元昊又再次发动向宋朝的进攻,负责泾原路军事的韩琦得讯,立即巡边,在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集合军队数万,交大将任福统率指挥出击。任福脱离辎重,带领精锐骑兵数千直驱前线,与夏兵前锋遭遇作战,夏兵遗弃马、羊、骆驼,佯装不支逃遁;宋军跟踪追击,傍晚进至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遂投入了元昊所布置的包围圈中。由于宋军轻敌冒进,粮草供给不上,已经三天缺乏食物。

次晨,任福遁好水川西进,在距离羊牧隆城(今宁夏隆德县西北)尚有五里的地方,遭遇西夏军主力,宋军遭受左右夹击,溃不成军。任福阵亡,共死将校士万余人。宋政府在又一次惨败的震撼之下,下令陕西诸路总管司严边备,不要主动进攻,西夏骚扰时进行防备。从此宋对西夏完全改采守势,不敢轻言向西夏发动进攻了。好水川之战,宋军虽败,但元昊也损失惨重,经历半年休整,元昊再次出击,但其声东击西之术被宋军看破,再遭大败。

1042年秋季,元昊又亲率军进攻镇戎军,宋大将葛怀敏领军前往抵抗。元昊仍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把宋军主力吸引到定川砦(今宁夏固原西北)中,然后用重兵加以围困。葛怀敏知道中计,打算结阵向镇戎军转移,行至长城边,壕路已断,夏兵四面猛攻,怀敏和裨将曹英等十六人被杀,余军九千四百多人,马六百余匹,全部覆没。接着,夏兵长驱直入,挺进渭州(今甘肃平凉),在纵横六七八里的地面上进行大扫荡、大俘掠,然后全师而退。

好水川、定川砦、三川口是宋夏第一阶段的战争中最经典的三次战役。定川砦大捷过后,宋夏进行了庆历和议,大体保持和平。之后西夏方面没多久就出现了内乱,首先是元昊消灭了国内诸多反叛部族,接着又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没藏氏,结果被其子宁令哥割鼻失血而死。其遗腹子谅祚即国主位,史称夏毅宗。随着谅祚的成长,西夏对宋朝边境的骚扰也不断升级。1067年宋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宋夏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堂堂天朝上国,面对区区党项部落,宋军为何屡战屡败?

一、常年不经历战争,军队驰废

1040年李元昊发动了第一场战役,史称三川口之战。此时的宋军距离上次战争多久了呢?澶州之战发生在1004年,宋军已经有30多年了没有打仗了,和平时光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和平时间的长短和军队的战斗力则成反比。

再说赵匡胤的统一战争,为何势如破竹、无坚不摧,无论面对南唐、后蜀、南汉,都是所向披靡,因为这帮禁军基本上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们原本可是郭威、柴荣手下的精英。

练兵是一回事,战争则是另外一回事,长时间的和平必然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这也是为何宋军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二、李元昊狡诈多端,大多以诈降或伏击取胜

党项人在宋朝和辽国夹缝中生存,所以他必须卑躬屈膝,这也决定了其民族的性格。以李元昊为例,不论是对付吐蕃,还是北宋,他常用的套路就是诈降,待敌人放松警惕,他再以数倍兵力伏击,取得胜利。

在三川口之战前,李元昊为了夺取金明砦,就曾向延州知州范雍假意投降,再派士兵假装百姓混入金明砦,里应外合攻破金明砦。史料记载“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

等范雍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延州城已经被围住,于是乎范雍马上命令周边部队支援,李元昊围点打援的招数发挥了作用,宋军一万余人被包了饺子,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元昊的部队有十万之众,双方军队数量相差悬殊,这本就是一场无法取胜的战役。

公元1041年,李元昊再次率兵侵入宋境,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前去迎敌,行军路上突然得知张家堡发现敌军,遂改变行军路线,西夏军且战且退,把宋军引入了埋伏圈,等任福追到好水川,发现已经上当了,但为时已晚。

此时西夏军早已等待多时,十万骑兵蜂拥而来,面对数倍敌军,宋军再次大败,死伤无数。抛开李元昊的人品问题,他的作战指挥的确有独到之处,每次宋军都被耍得团团转。面对如此狡猾的敌人,宋军想要取胜实在是难上加难。

三、北宋北方边界线过长,兵力分散,无法快速集结部队

北宋西北边境分四路,分别是秦凤路(今甘肃天水地区)、环庆路(今甘肃环县地区)、泾原路(今甘肃泾川地区)、鄜延路(今延安地区)。此地是边防要塞,其守卫的就是宋朝的西北边境,对付的就是西夏敌军。边界线过长,就不可能每个点屯重兵防守,所以兵力自然分散,加上宋朝的防守策略以筑城为主,大小军寨无数,这无疑再次分散了兵力。仁宗庆历年间,在陕西四路,大概有327营,按照每营300-400人算,大致有10-12万宋军驻守。这些部队需要分散在不同地区,四路的平均兵力也就在3万人左右,加上各个军寨的分兵防守,人数更少,所以面对李元昊的进攻,很难快速集结起来。

四、北宋国策决定武将无法掌权

在重文轻武的北宋国策面前,武将地位极其低下,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北宋吸取了五代时的教训,所以对武将的限制很严。五代时期,大多将领和士兵很熟悉,且将领军政大权一手抓,其优势就是战斗力很强,缺点就是容易割据为王,成为反叛势力。

赵匡胤千辛万苦创立的大宋,当然不能再让武将掌权,于是他设置了枢密院和三衙,枢密院就好比国防部,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三衙分别是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枢密院负责调配军队,三衙负责管理军队。枢密院有调兵权,却无法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法调动军队。

这明显为了防止武将造反,并且每次战争爆发,都需要中央任命合适的将领出征,于是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其制度的弱点就是军队的指挥、战斗都不会太协调,战斗力会受到影响。不仅是枢密院,且每次战争的最高统帅大多是文官,武将很难掌权。长时间的和平,加上制度的限制,让宋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五、派去的文官大多没有任何作战经验,胡乱指挥

三川口之战宋军准备不足,且指挥官还是糊涂的范雍。难道偌大的国家,连个会打仗的人都没有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朝廷得照章办事,就算派去的文官没有作战经验,也得派文官去。所以范雍轻易就相信了李元昊的鬼话,丢了金明砦。

公元1042年,李元昊发兵两路入侵宋境,此次战争的指挥官是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这位同样是个不懂军事的文官。面对来势汹汹的西夏骑兵,王沿却派出了纨绔子弟葛怀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当然了,葛怀敏的官职也是朝廷给的,可见朝廷真是无人可派了。在出征前,朝廷还赐予葛怀敏原本属于曹玮的甲胄,史料记载“既入对,以曹玮尝所被介胄赐之”,说明朝廷对葛怀敏还是给予厚望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葛怀敏不听指挥,轻敌冒进,最后还是被李元昊击败。定川寨之战宋军损失惨重,包括葛怀敏在内的16位将领被杀,近万名士兵失去了生命。

史料记载“怀敏驱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这一次次的胡乱指挥并不是玩游戏,这赌注可是成千上万士兵的性命。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从三川口之战的惨烈程度可以看出,宋军士兵战斗力尚在,只不过统帅无能,让很多人无辜丧命。

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看似强大的宋朝屡吃败仗,看似弱小的党项人却能屡战屡胜,国与国的博弈是要靠国力说话的,虽然最后双方以和谈结束,但宋廷同样颜面尽失、威严扫地。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