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成济为什么会成为司马昭的“替罪羊”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政权历经数代,到了曹髦执政的时候,政治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方面是来自皇权的日益衰落,另一方面则是司马昭篡夺之心的昭然若揭。国家军政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司马昭之手,而身为皇帝的曹髦却成了傀儡,任人摆布。

大权旁落,受制于人,曹髦的日子很不好过。对此曹髦是忧虑交加,夜不能寐。但就在这时,也不知道哪个好事之人,听说宁陵井中出现黄龙,并以此作为祥瑞,向曹髦奏报。

不料想,曹髦不仅没有表现出些许的喜悦,反而不以为然地说:“非祥瑞也!”此言一出,众人不解。于是曹髦就解释道:“其龙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屋于井中,乃幽困之兆也!”一番感慨之后,曹髦更是触景生情,接着又作了一首《潜龙诗》:“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很显然,这是曹髦极度悲愤且有无奈的内心表白。但不久,这件事就传到了司马昭的耳中。司马昭一听是勃然大怒,杀心顿起。为防万一,就安排贾充预做准备。贾充当然明白其中深意,不执行怕违抗了司马昭的命令,自身难保。而真要做得太过火,又怕留下千古骂名。考虑再三,权衡利弊,贾充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于是,专门安排手下成倅、成济兄弟,若有事变,必当挺身而出。

终于,曹髦受不了司马昭的专权欺凌,决定以皇帝名义,亲自率人诛杀司马昭。但曹髦手无兵权,追随者寡。无奈之下,只好召集手下御林军数百人,一路鼓噪着向司马昭府上杀来。结果半路之上,就被贾充和成济兄弟率领的部队给拦住了。两军相向,曹髦振臂一呼。箭在弦上,贾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示意成济一戟将曹髦刺死于马下,御林军作鸟兽散。

皇帝被大臣杀死了,这无论如何都是大逆不道的。朝中正义之士由此发难,要求司马昭承担责任,惩处贾充。但贾充是司马昭的头等谋士,司马昭当然不肯。为了平息事端,安抚人心。司马昭只下令将成济兄弟推出去斩首,并诛灭三族。

关键时刻,丢卒保帅,舍重就轻。既给了大臣们一个合理的交代,也保住了自己的心腹近臣免受惩处。至此,成济兄弟才如梦方醒,敢情自己这是让人拿着当枪使了。临死,还在对着司马昭和贾充大骂不止。

很显然,此次变乱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司马昭,以舍弃豢养的一条走狗,换来了弑君篡夺的最大效益,不费吹灰之力就消除了隐患,巩固了地位。这样做,对司马昭来讲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为国除害,诛杀凶手,掩盖了自己的罪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二是成济兄弟时常在司马昭左右,知道的太多,正好借此机会,杀人灭口,消除后患。可谓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司马昭从来就是玩人的高手。而无品无德、无头无脑之人,历来就是政治斗争中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对象。这些人,平时做猎犬豢养,给予优厚待遇。一旦事情败露,就拿来做“替罪羊”使用。

而成济兄弟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辨是非,不计后果,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也就在所难免了。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