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诸葛亮失败了那么多次 为何还要继续北伐?

众所周知,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一直打?为什么还是坚持着去北方,难道真的是刘备托孤让他有了这样一个决心吗?而且后来连姜维也继承诸葛亮的遗愿,继续着胜算率极低的北伐事业,他们这样固执的北伐到底是为了什么?

首先来看诸葛亮,诸葛亮当年在南阳种地,是刘备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这才使得诸葛亮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刘备作为汉室的后人,自然也是诸葛亮最愿意接纳和辅佐的对象,再者,刘备夷陵溃败,病死之际,还将蜀国身后大事悉数托付诸葛亮,这也让诸葛亮倍感惶恐。

在他看来,刘备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主公,而更像是一个能够发觉自己能力的伯乐,二人之间已经超脱出了普通的君臣情谊,而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欣赏,所以诸葛亮不断北伐也是想要完成属于刘备的遗愿,从知己的层面来分析,诸葛亮更像是在报答知遇恩情,所以他宁愿选择鞠躬尽瘁,也不愿取而代之自立称帝。

当然,这个原因可能只是占很小一部分,就依照蜀国的地形来看,如果不北伐,那么就会时刻面临来自北方曹魏的胁迫,因为地缘位置上说,曹魏的北方地形偏高,蜀汉虽然也有屏障保护,但是想打出去却比较困难,而由蜀地进入北方的途径只有一条是最稳妥和便捷的,所以大大局限了蜀国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与不北伐,蜀国都长存不了,所以还不如放手搏一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还有一个原因,诸葛亮这样做只是为了转移蜀汉当时的内部矛盾,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其实看上去都是很和和气气的,但是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时整个蜀汉政权分为益州,荆州和东洲三个不同的阵营,也就是说他们三个的利益都是不一样的,并且三个人之间也是有不断的争斗,在大的三国环境下蜀汉下面还有三个小的集团,这让蜀汉其实内部元气是有一定损耗的。

而诸葛亮其实也是为了通过北伐这样一个手段来不断的集结自己手中的兵权,然后把自己内部的矛盾转化出去,这样大家就不会集中精力在内战上面这样,经常打仗的话,大家的精力主要还是在外部的对抗上。而不是在内部,我认为虽然说北伐并没有在最后成功,但诸葛亮这样的一个方式其实是很对的,因为这样之后蜀汉还是存活了很多年。

但以上原因均不能算是诸葛亮北伐的最佳理由,在古时候,古人相当看中正朔情节,所谓正朔就是合法性的国家。从史书的记载特点来看,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资治通鉴,都将三国的曹魏奉为正朔,而蜀汉和东吴基本上史学家的眼里看来都属于是伪政权,因为自古建立政权的大都定都北方,而北方也拥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诸葛亮也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为了证明蜀汉政权继承大汉政权的合法性,只有北伐才有出路。

由此可见,北伐是诸葛亮当年唯一正确的选择。虽然进行战争的条件并不有利,但是只有速战速决,他才有获胜的希望。相反,任何看来稳妥的战略,在当时的情况下都无异于坐以待毙。假如他的对手不象司马懿那样精通谋略,再假如能多活十年,并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性。杜甫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