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三国那些事儿:刘备心软没杀刘璋父子 结果日后引来大祸

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到益州时曾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他这轻飘飘一句话,让世人都记住了益州军阀刘璋,是个懦弱无能之辈。其实,这是对刘璋的一种误解。

换一个角度而言,在三国各路诸侯中,刘璋才是一个真正的老实忠厚人,人畜无害,毫无野心,根本没想过乱世争雄问鼎天下,只想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但在三国弱肉强食的乱世中,他这样的思维和性格,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都说刘备是仁义之君,其实要论真心实意关心百姓,刘备比起刘璋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刘备兵围成都之时,“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城里仍然屯驻三万精兵,粮草足够一年消耗,成都军民也万众一心要求与刘备决一死战。

在当时局面下,刘璋完全可以选择凭坚固守,跟刘备拼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但刘璋却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认为他和父亲刘焉统治益州20多年,没对老百姓有什么恩泽,现在又打了几年仗,让多少无辜军民白白送命,他不忍心为一己之私再让百姓遭受屠戮,就此开城投降。

刘备占领了益州,得偿夙愿,自然心花怒放。加之他占领益州有鸠占鹊巢、恩将仇报之嫌,多少对刘璋有些愧疚之心,于是一时心软,没杀刘璋和他的儿子家人,只是把他们流放到荆州关羽那里,同时“归其财宝”,把益州府库中的刘璋个人财产全部发还,让刘璋和家人舒舒服服度过余生。殊不知,他此举却埋下一个巨大隐患,给蜀国惹来一场大祸。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北伐曹魏,发起襄樊战役。结果孙权背信弃义,从关羽背后下了刀子,派遣吕蒙横扫荆州,趁虚而入,端了关羽的老巢,荆州重新落到东吴手中。刘璋和他的家人,也被带到孙权面前。

刘璋惴惴不安,不知孙权会怎样发落他。狡黠多智的孙权,看着眼前的刘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刘璋当成手中的一张好牌,向蜀国打了出去。孙权让刘璋官复原职,仍然当益州牧,并且把刘璋安置到紧邻蜀国的秭归。

孙权这一招非常狠辣,就是要利用刘璋在益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蜀国制造不安定因素。刘璋在益州军民中深得人心,他如今重新以益州牧身份出现在秭归,消息传到蜀国,他的益州旧部和益州百姓,以及不满刘备的反对势力,很有可能会思念故主闻风而动,让蜀国发生内乱。

孙权的这一招堪称一步好棋,谁知刘璋身子骨不行,不久后就死了,让孙权白忙一场。但刘璋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刘阐,孙权又打起了刘阐的主意。他任命刘阐为益州刺史,安置到东吴控制的交州与蜀国南中交界地带。

南中位于蜀国南部,物产丰饶,是蜀国重要的大后方和后勤供应基地,“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蜀以富饶”。南中地区之前一直归刘璋管辖,刘璋父子在那里影响力很大。

刘阐到了南中边界之后,立即紧锣密鼓与南中各郡的地方豪族首领联系接头,利用自己和父亲的影响力鼓动他们反抗蜀国。刘阐很有两把刷子,“为人恭恪,轻财爱义,有仁让之风”,他的工作很快取得成效,南中各部族首领达成一致,最终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给蜀国带来一场大祸。后来诸葛亮迫不得已亲自出征,带兵南下,历尽艰辛才平定南中之乱。刘阐总算为父亲出了一口恶气。了解更多三国历史,请阅读《三国志》。

同类相关信息